南怀瑾说易经只有两种人可以学
若是从其享誉盛名这点来说,《易经》本该是被大力推广,人手一本才对。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此高深之书,并不适合做普及教育,而在这一点上,国学大师南怀瑾也曾发表过类似的言论。在南怀瑾...,接下来具体说说鲜有人可以静下心来看看易经
天地造化,世间万物,《易经》当中所包含的自然法则和辩证哲学,实在不是常人所能领悟的。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
若是从其享誉盛名这点来说,《易经》本该是被大力推广,人手一本才对。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如此高深之书,并不适合做普及教育,而在这一点上,国学大师南怀瑾也曾发表过类似的言论。
在南怀瑾的口中,只有一流智慧之人,和从未读过书的人,才适合钻研《易经》。
《易经》杂谈(南怀瑾)
孔子对易经的评价:“洁静精微,易教也”,洁静:学了易经,人会变的宁静。
精微:内容无比细密精确。
三易:《连山易》神农时代,艮卦开始。
《归藏易》黄帝时代,坤卦开始。
这两易在民间用于医药和堪与。
《周易》周文王的读书笔记,乾卦开始。
三易中最出名。
易经三原则:1.变易,变化万端,同佛教的无常。
2.简易,学会后很简单,掐指一算就好。
3.不易,不变,万变不离其宗。
“宗”是本体。
易经三法则:万事万物都有的,理:原则,道理。
象:现象,表象。
数:量?。
《易经》就是仿生学,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八卦就是宇宙间的八个现象,八个事物:乾卦:天。
坤卦:地。
离卦:太阳。
坎卦:月亮。
震卦:雷。
巽卦:风。
艮卦:山,陆地。
兑卦:水。
“爻”就是交,在易经中代表“笔画”。
不断“—”阳爻。
断“——”阴爻。
八卦的方位和顺逆与现在的正好相反:太阳在西 ,逆时针是顺时针。
“对宫卦”指八卦图中相对位置的两个卦。
中国的思维方式是归纳,由繁到简,西方的是演绎,由简到繁。
“先天八卦”是宇宙形成的八大现象:天,地,日,月,风,雷,山,水。
“后天八卦”是说明宇宙以内的变化和运用的法则(算卦)。
区别见P013。
后天八卦记忆口诀: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后天八卦横,竖,斜三卦加起来都是15,两个卦加起来都是10。
易经的象和数是科学的,理被朱熹讲歪了(各说各有理,理不能统一)。
八卦图背诵:乾三连,坤三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图由三爻变六爻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数也复杂,三爻不够用了。
现在用的都是六爻。
原因:孔子说: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三极指天地人三才,人分阴阳,3*2得6。
六十四卦是由八卦变易来的,画卦从下开始,下叫内,上叫外,任何事情的变化都是内因起作用,卦名是从上到下,变的规律是:1.本体卦。
2.初爻变。
3.二爻变。
4.三爻变。
5.四爻变。
6.五爻变。
7.四爻复原。
8.内卦复原。
八八就64卦。
京房十六卦:是孔子**商瞿的一脉, 传给汉的京房,他创了京焦易。
他是一个基础卦变革16次,并且卦名也与64卦的名字有所不同。
秦统一之前中国文化属于上古文化,各地不同:易经属于中原文化(山西,河南);楚国文化(华中,华南);孔子文化(鲁国);道家文化(齐国);阴阳五行文化可能更早(河北,北京)。
五行(金水木火土)与易经不是同时产生的,“行”指运动,这个运动包括:生,克。
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克:隔一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方位(易经方位):东方木,西方金,北方水,南方火,中央土。
天干:意思是在这个太阳系,天体间互相干扰,相互吸引。
它的出现比周易早,因为五行不能解释世界了,才创造出天干来描述世界。
天干是五行的阴阳变化。
中国古代医学分两大派,在养生之道上,一派重视养脾胃(南方)。
一派重视养肾(北方)。
地支是地球的运行,它指的是天文上黄道十二宫的名称,宫指位置,黄道指太阳从东方起来,向西方落下,所绕的一圈,叫黄道面。
黄道面和赤道有区别。
古人将黄道周围的星空分为四个区,每个区有金,木,水,火,土,日,月七个星座,共28个星座,所以称二十八星宿(宿通宫,指休息的地方)。
每个星座在黄道面上每个月位置都不同,用地支表示这十二个部位。
六十花甲是天干与地支结合出来的名称与天文学中的躔度(太阳与地球一天走一度,走完一年是365度)相似。
?? 十二生肖可能是汉时候从印度传过来的。
冲:相对就是冲,是指地支中的6个对立的位置。
合:立场相同就是合,在地支圆圈中,横平就是合。
如:辰和申合?? 把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归纳到一起就是纳甲。
与八卦伏羲画连接就是乾纳甲,坤纳已,艮纳丙,兑纳丁,戊己在中间,震…纳甲是指天上的星座和地面的配合,也就是天生星宿的变异状况会反应它所管辖的区域的人事变化。
数分阴:2.4.6.8.10。
中数是六,所以阴爻也用6表示。
阳:1.3.5.7.9。
最大的是九,所以阳爻也用9来表示。
如:初九,六二,六三,九四,六五,上九画出来就是噬嗑卦。
易经用于卜卦有两个:《周易》,《京焦易》,金钱卦(用三个铜钱卜卦,秦)。
用于堪舆术是晋朝的郭璞。
用于人文文化是孔子。
卜卦讲究心诚则灵,就说明人自身就具备先知的本能,所以道教,佛教要修身。
佛教要修报通,修通,鬼通,妖通,依通(卜卦)。
数字卜卦法(p066)? 《河图》《洛书》。
中国文化大方向是从西北到东南变迁。
文化统一在秦后,尧舜禹三代文化各不同,最早的文化在河北北边的黄帝,晋朝往南迁移,到南宋时南方文化大盛。
在方位上:西方是东南西北,中国是,东南西北上下,印度是十方。
《洛书》图中的数字和文王的卦图数字一样。
《系传》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体会,分上下两传,共24篇。
易的解释以汉朝的道人魏伯阳为较好,易字上日下月,易就是日月运行的**则。
是依赖,卜卦是寻求心灵的宁静 ,因为无论物质世界还是人的精神世界,无时无刻不在不平衡中。
第三圈是地支对月份,子月是十一月。
这个历是夏禹历法又叫夏历又叫阴历是以月亮为标准的历法。
第四圈是中国音乐的名词,通称律吕。
在陕西和河南的边界古人在地下埋一种“吕管”,里面放芦灰,共十二支,不同的节气吕管发不同的声音,这就是中国音乐的来历。
“三阳开泰”就是地天泰卦,因为下面是三个阳爻,对应的月份是正月。
冬眠中国叫蛰伏。
第五圈是节气,如大雪是节,冬至是气 十二辟卦可以推算天气和历史命运,邵康节—邵雍的《皇极经世》和流传的烧饼歌,**都是推算国家命运的书,是易经象和数的部分,《系传》是理的部分是哲学。
对于生命的起源:哲学上称本体,家称主宰,神,上帝,佛,道,中国人叫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老阴,老阳,少阴,少阳。
《易经》称乾,指宇宙未形成以前的阶段,坤造成了万物。
《黄帝内经》是易经在医学上的使用。
卜卦的结果四个字“吉凶悔吝”,悔吝指忧烦愁虑,“无咎”指没有毛病,不等于好。
古人讲“一动不如一静”的原因是一动就是吉一凶三,悔吝也属于凶。
这个道理和现在用的“舒适区”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世界的都在谈生死问题,基督教的上帝,天堂,佛教的轮回,西方极乐世界,佛教认为生命是两种东西,有灵性,感情,思想的叫命,所以只有人有生命,植物是有生没命,佛教认为人的身体是正报,山河等是依报。
中国最看淡生死,认为死不过就是天黑了,睡觉了,中国道家认为生命是可以长久的,道家的修炼精,气,神就是对西方灵魂是“超电磁波的一种解释”。
所以禹王(治水)说:“生者寄也,死者归也”。
中国人对生命是乐观的,西方哲学是悲观的。
“三极”指天地人,分阴阳就是六爻。
占卜筮是三种方法,占是用数理推定结果。
卜古代用骨头,还可以用其它。
筮是用筮草的一定数字卜卦,现在的抽签就是这个道理。
彖辞是断语的意思,说现象,爻辞说每一爻,讲变化的道理,卦辞说整个卦,说卦德和卦情。
彖辞和象辞都是孔子写的,是对卦辞和爻辞的解释。
系辞:除卦图外所有的文字都叫系辞,主要指周文王,周公,孔子做的文字说明。
《易经》的彖辞,爻辞,象辞都是以天地法则的观念,拉到人事上来讲,就是《周易》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开始。
《文言》也是孔子写的,是孔子研究乾坤两卦的心得体会,是现在的“思想体系”。
中国人不迷信,只相信自己,“天人合一”的天指人心。
我理解就是“身心合一”,超我,本我合一。
庄子《齐物论》的观念:万物是平等的,从起点说是平等的,比如,我们都是人,但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努力不同。
“吹万不同”中“吹万”指“万有”就是万事万物,比如吹来的风是一样的,当时遇到不同的事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易经的三个重要观念:化:造化,宇宙的来源是变化而来的,用现代科学的解释就是有元素,原子等不断的**而来的。
曲:认识到宇宙运行的轨道都是“圆”的,只有“曲而全”(老子说)。
神:是中国人的宇宙的本体,就是“天人合一”的那个东西,也叫“道”,是西方人的“本体”,也就是宇宙起源的功能。
“神无方而易无体”是中国哲学的顶点,就是一切都在变,在易。
《周易》是周文王对六十四卦的注解,是心得体会。
任何民族的文字都是从图画开始的,中国文化是从八卦开始的。
周文王做了卦的卦辞(整个卦的图案或叫现象)和爻辞(每一个爻的解释)。
龙是中国的文化图腾,在黄帝时就用龙给官员起名。
九五至尊:九是阳数中最大的,五是阳数中的中间,所以意思是至中至正,就是九五至尊。
蒋介石字中正就来源于此。
中国哲学重视“中”,认为中是大吉大利的,可上可下的,所以有了“中庸之道”一词。
性命:性是精神的生命,命是肉体的生命。
中医对应的八卦,乾为首,坤为腹,艮为背,离为眼,坎为耳,巽为鼻,兑为口。
一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
《周易》对卦的解释分五个阶段:1.卦辞。
2.爻辞。
3.彖辞。
4.象辞。
5.文言(就是以文化的观念研究易经)。
性情:性是本体,情是情绪。
七情六欲:七情指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是佛家的观念。
西方哲学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中国易经哲学讲究心物一元也就是“精”。
易经中出现“大人”一词,它是《大学》(从乾卦来)中的大人,是马斯洛认为的自我实现的人,超越的人,是圣人,是佛,是上帝。
但是人人都是佛,是大人,只要做到“知行合一”,“身心合一。
”《中庸》(从坤卦来)。
《参同芪》是道家的丹经鼻祖,为东汉魏伯阳所著,所谓“参同”是就《易经》,《老子》,《庄子》三本书的道理和方法,与人修炼成仙的科学是相通的。
坤卦是地,是月亮,是母亲,厚德载物。
乾卦是天,是太阳,是父亲。
是人们的引深意,中国文化是把宇宙的知识全部拉到人文方面,强调“天人合一”。
《易经》就是远古人画了世界的简笔画,后人写画的象征义,人文方面的象征义,所以易经是代代古人的共同智慧。
对易经的崇拜也许有名人效应,是孔子最早研究的。
敲木鱼是因为鱼睡觉是不闭眼的,强调人要时刻警醒。
古人把太阳叫金乌,月亮叫玉兔。
章是光明和美丽的意思。
乾卦谈龙,坤卦谈月亮。
衣裳:衣是外罩,裳是里面的裙子。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是孔子在《系传》中的话,说明中国也是讲因果报应的,与佛教不同的是,佛教讲前生,现在和后世,儒家讲祖宗,本身,子孙。
蒙卦是谈教育的,中国政教不分,*高*导人,实际上是大家长。
孔子的《易传》也叫“十翼”,就是十篇文章,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 故称“十翼”。
中国没有,因为中国人不需要创造一个造物主,中国人本来就知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且古人对物的认识是不分唯物和唯心的,“心物一元”就说明思想也是物质的。
几个古字的意思:师是众,比是相随,履可以解释为路,豫是优越,蛊是一种虫子,临是扩大,噬嗑是啃,贲是饰,咸是都,夷是伤,乖是乖张,蹇是跛脚是受伤,夬(guai)是决,姤是遇,萃是聚,艮是止,巽是入,兑是悦,介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站着。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指三坟指三易,五典指五经(尚书),八索就是八卦,九丘就是《河图》《洛书》的理数。
一等人领导变化(开天辟地),二等人把握变化(见风使舵),三等人适应变化(随波逐流)。
看风水就是要避开风避开水。
先天八卦(伏羲)相对相加9是八卦的体,后天八卦(周文王)相对相加是十是八卦的用,可以卜筮。
女大十八变也是从易经而来,因为蓍草卜卦需要十八次分草才可以成一卦。
我们现在用的阳历是西方的,是从民国开始的。
事实上中国古代也有阴阳历之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气候,卜卦就用的阳历(太阳历)。
现在用的阴历是根据每月十五月圆来订定的。
天有三义:1.天空。
2.道。
3.人的良心。
老子的:道(太极是圆圈,是空)生一,一生二(阴阳,男女),二生三(儿子),三生万物(生生不息,万物成)。
老子的道理从人的现象而来。
哈哈!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自助天助,自助人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以没有信仰的必要。
一般人不要学易经,易经读懂的人都疯了
你好,和你说说我的经验吧,可能不一定准,纯个人经验。
首先你要知道血鹦鹉绝不是血红色的,而是以淡红色,橘红色为主。
而且一看就很自然。
我认为是带火的颜色。
人工上色的鹦鹉深红色,暗红色,甚至可能有不均匀的色差。
到店里买鱼不要买新进的鱼,过两周,再来看看。
是否褪色,水是否有红色,有就是有色素。
正常的鹦鹉在鱼店里,肯定也会褪色,但发白也没关系,买回去喂的好,就红了。
我就喜欢买发白的,只要确定不是染色的就行。
而刚进的鱼,不管什么样的红,光靠颜色分是否打色不一定准。
打过色的鹦鹉发白,是白一块,红一块的,不正常。
并且可以看到背鳍下背部体内有一道条状的暗斑,有斑的就不要买。
看是否生病,很简单,拿手敲缸壁,要在老板的容忍范围内哦,到处乱游神经质的,躲在某处不动的,就不要。
拿捞网捞,你必须自己捞鱼,老板不让,你就走人。
越捞不到的,就越是好鱼。
一定要捞到你,我就不信了,捞个半小时,让老板崩溃去。
弄点鱼食,喂鱼,非常欢快的游上来,抢食的,是好鱼没病的,躲在下面的,就有问题。
还有鱼鳍,尾巴一直张开立着的,不能说它有病,但绝不是好鱼,绝对神经质,不适应环境。
我碰到过好几条。
我一喂食,就躲缸底,一直不开口,但也没饿死,可能是偷偷吃残渣剩饭的吧。
还有就是看身体是否完整,有残缺。
眼睛是否蒙眼。
看鱼一定要看鱼体两面,都没问题才好。
以前我家里有条独眼龙,就是老板强烈要求,说这条好,捞给我的,当时没看,回去发现另一只眼瞎了。
后来想想,那老板对缸里哪条有问题,都是清楚的。
打那以后,我坚持自己捞鱼。
希望对你挑鱼有帮助。
悟道的*高境界是什么
不能这么说 根本不是一回事境界是修行出来的 修行无我 体悟法空是 各大门派的重点
悟道---- 世间万事万物发生的一切你都是知道其因缘和规律
得道----跳出这个规律 把握规律的过程
开悟之人 都是愿力所致 他都是发心 发愿为度化众生而做事!反应在 ,会出口成章 ,诗句具有高深的禅理 和预言 ,寓意,
解答提问, 话很少, 而点到、点破 。
女人学易经有什么后果
古人认为易经是玄学,女人是阴,会被它的好然伤害。即使关上门,也会伤害别人伤害自己(所谓的美女烦恼)
女孩为什么不能学易经,年轻人不宜学易经?
提起女孩为什么不能学易经,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为什么现代人不学易经?,另外,还有人想问为什么结婚之前或者是四十岁之前不可以学习《易经》。,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女人能学易经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年轻人不宜学易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女孩为什么不能学易经
我个人认为:如果你感兴趣,学点并没坏处。只是不要耽误正事即可。或许对你的学习有帮助,但不要过分相信和依赖,你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女人学易经有什么后果
古人认为易经是玄学,女人是阴,会被它的好然伤害。即使关上门,也会伤害别人伤害自己(所谓的美女烦恼)易经看懂的人都疯了。
女人能学易经吗
为什么像白纸的人适合学易经?
因为易经易就简单的东西不难
想的多了反而增加了难度但是呢又不是说让个傻子能学易喜欢研究易经的女孩的性格。
而是心如婴儿乎心无挂碍无有恐惧的人学易会更精深
但前提是一定要好好学不可不学无术坑蒙拐骗
女孩为什么不能学易经:为什么现代人不学易经?
这个问题呢,我重新思考了一番,觉得应该这么回答你:
1、确实有人用计算机二进制、刘子华的十大行星来为周易添光,就算事实如此,当年苏联有个化学家因做梦提出“苯”的化学式,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提倡大家都去做梦呢?
2、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古老的文化,像周易、心学等等,这些东西和现在教育根本不在一个话语系统里面,现在人很难入门。像周易,做学问的就是扯扯辩证法,搞实用的就是算命、看风水。像儒家的心学,现在的人也是往哲学上扯,什么真理与实践的关系,我看这样的书三尺高了,基本上都是似是而非。(听上去没什么不对,但实践起来没一点用处。)
3、久远高深之物,没有正师指点,想用现在的逻辑思维去研究,那只能是南辕北辙、越扯越远。只能等到量子力学深入民心以后吧,现在我们观念还停留在牛顿的经典时空观里面,想用这个研究周易,没门!
女孩为什么不能学易经:为什么结婚之前或者是四十岁之前不可以学习《易经》。
呵呵,以前确有少年不学易经之理。
原因有几个
首先是如楼主所想,确是阅历不够,心性不牢。易经研究透了就是废人。
更明确地说应该是阅历不够导致的心性不牢。
易经虽为群经之首,然其博大精深之处颇多,少年心火旺盛,多有些浮躁冲动。会周易的人有多可怕。
鲜有人可以静下心来看看易经。学易经的人下场很惨。
就算有人,却也因为世俗之事缠身,仅窥得皮毛之道,难以深入,误人误己。
另外就是同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一样,深入研习易经,会对人的性格产生很深的影响,基本上应该会变得淡泊,心静如水,古井不波,无欲无求。
这对少年老说不是什么好事,年轻人还是要闯闯的,
不经过大起大落就像追求宁静,只是表面的宁静。学易经的最佳年龄。
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学习易经多长时间,又背会了64卦之卦辞,卦义了吗?易经对女人人生的暗示。
若背会了还好,没有则说明你基本不算学习,只是了解了解罢了。
背会之后你试图去理解了吗?应用了吗?
这些都是衡量的标准。为什么年轻人不能学易经。
不过依我个人之见,简简单单的修习还是可以的,只是莫要深入,不过你基本也很难深入。修玄学的人很可怕。
至于结婚前不习易经,这个鄙人就不知道了。难道是习习易经者不想结婚?
这个确实不知道,你还是请教你的朋友吧
以上就是南怀瑾说易经只有两种人可以学?鲜有人可以静下心来看看易经?的详细内容,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更多请关注倾诉星球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