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生性凉薄和活得通透
有人说,天性凉薄有什么不好的?活得惬意、洒脱,敢于做自己;直接、明朗,不像小人。3、还有人说,这种人不是生性凉薄,而是你所经历的,他都已经经历过了。他们早已磨灭了复杂化,只想要简单...,接下来具体说说
写了一篇:。网友的反应很热烈!1、有人说,看完整篇文章,感觉自己也是个天性凉薄之人。
2、有人说,天性凉薄有什么不好的?活得惬意、洒脱,敢于做自己;直接、明朗,不像小人。
3、还有人说,这种人不是生性凉薄,而是你所经历的,他都已经经历过了。他们早已磨灭了复杂化,只想要简单的快乐:你所在的维度,其实他早已离开;你眼中的世界,他也早已看过。苦难使他变得理性!
许多朋友把“生性凉薄”和“活得通透”混淆了。实质上,这两种性格的人,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两种人的生活和成就,也各不相同:前者成就有限,后者没有边际!
怎么有效区分“生性凉薄”和“活得通透”的人?
1、生性凉薄讲究的是“与生俱来”,或者“类与生俱来”,即“在还没有思考的能力时,便率先定义了世界的属性或自己的行事风格,且将这样的定义刻在骨子里,贯穿余生”。 (“先定世,后知事”)
例如:1-3岁左右的孩童(此时大脑负责思想的模块还没有发育完全),便早早显露出了冷漠、冷淡等性情。不论是与生俱来还是因为一些家庭变故,导致他们在这个年纪对世界产生了冷漠,都属于“生性凉薄”。
研究表明:往往生性凉薄的人,1岁半到3岁左右便已经有所显露。
2、活得通透讲究的是“顿悟”、是“后天觉醒”。即“在认识世界之前,或者自我确定行事风格之前,自己已经有了思想。” (“先知事,后定世”)
这类人往往是在在经历了一些人、一些事之后,通过思考,而后顿悟、觉醒,而后变得“薄情寡义”。且这样的性格和思想,在往后的日子里,影响着他的一言一行”。这就是活得通透的人!
1)、“活得通透”的人只是觉得“有些人没必要深交,所以冷漠”、“有些话 说了对方也不懂,所以不说 ”、“有些事知者自知,所以不讲”。
为了避免世俗投来异样的目光,或引发不必要的矛盾与争吵,他们讲究独善其身,所以他们显得冷漠。
2)、“生性薄凉”的人,单纯的就是因为“天大的事也不大”,所以懒得搭理你。
这类人的观念里,没有着急的事,哪怕是死,他也能笑着面对,更像是“无知”,或者“大智若愚”(两种极端)。
“先定世,后知事”和“先知事,后定世”实际上只是一个“记忆口诀”(方便下文定义)。
我们可以根据“ 小时候的行为模式和长大后是否一样 ”来做区别判断。如:三五岁之时,冷漠不理人,长大后也是如此,这就是“生性凉薄”。三五岁之时温暖、善良,长大后冷漠,这只是“凉薄”,是因为想通了一些人、一些事而后做出的动作。
上图对“过度理性的人”做了界定,有两种情况:
1、过度理性的人,可能是天性凉薄的人。
2、过度理性的人,一定是活得通透的人。
因为“凉薄”,所以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提升自己、升华生命。
因为善于深度思考,所以他们的智商、情商往往也高于常人,显得极度理性。
反过来推论,即“过度理性的人,要么是活得通透的人,要么是天性凉薄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有效减少“无效社交”、减少“盲目忧伤”等不必要的情绪,最大化利用时间。
天性凉薄的人,一般会走两个极端:
1、极度理性。
2、没有理智。
前者大多“ 能游戏人生 ”,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不会得到世界的认可,如果伪装能力不行,则很难有大的作为。
后者,往往“被人生游戏”,因为心智不全:没有同理心、没有共情性,常常得罪人,所以生活必定艰难。
活得通透的人,一定是“凉薄之人”,但并不一定是他们天性如此。更多是因为他们极度理智,导致行为冷漠,而世俗又无法理解他们的冷漠,所以便将他们定义为“生性凉薄的人”。即“被动生性凉薄”!
以上,就是“活得通透”和“生性薄凉”的区别。考虑到可能有些“烧脑”。不太清楚的朋友,可以多看几遍。感谢您的阅览,我们接着聊!
以上就是怎么区分生性凉薄和活得通透?的详细内容,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更多请关注倾诉星球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