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越
以 95 后、00 后为代表的 Z 世代多是独生子女,个体化的成长环境与现代化教育注定了他们自我意识的萌发远比上一代人深远,而当他们开始脱离家庭,以独立的个体身份闯入时代洪流,伴随...,接下来具体说说年轻人的创伤
以下文章来源于观潮新消费 ,作者青翎
作 者:青翎
来 源:观潮新消费
(ID:TideSight)
职场上的生存斗争、情感关系中的困顿挣扎、原生家庭的伤害反复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彷徨……种种的现实困境将这一代年轻人逼到 " 发疯 " 的边缘。
小红书上关于 " 内耗 " 的笔记超过了 245 万条," 内耗型人格 "、" 内耗型家庭 "、" 内耗型恋爱 " 等高频搜索词条无一不是年轻人对自我和现实的拷问。
以 95 后、00 后为代表的 Z 世代多是独生子女,个体化的成长环境与现代化教育注定了他们自我意识的萌发远比上一代人深远,而当他们开始脱离家庭,以*的个体身份闯入时代洪流,伴随而来的孤独感和无力感往往更加强烈," 发疯 " 的背后是想要被 " 疗愈 " 的欲望。
需求养育了市场,那些想要得到 " 出口 " 的年轻人正孕育出万亿级的疗愈市场。
全球健康研究所的报告《全球健康经济:超越新冠病毒》预测,全球疗愈经济将以每年约 10% 的速度增长, 到 2025 年,疗愈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7 万亿美元。
当无数的难题勾连成一张名为 " 困境 " 的大网,年轻人早已无暇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难题,在环绕四周的困境面前,他们首先需要的是 " 透气 ",这便是疗愈的价值。
困境不死不灭,疗愈生生不息。
年轻人的 100 种疗愈之道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迎来靠前次发展高峰的佛教文化今年又一次闯入大众视野,而这次带火它的却是年轻人。
北京的雍和宫、潭柘寺,长沙的开福寺、洗心禅寺、麓山寺,杭州的灵隐寺、法喜寺,寺庙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圣地,佛珠手串也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社交产物。
在线票务平台的数据显示,2023 年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近 50%,其中 80 后和 90 后占比超过六成。
年轻人未必真的信佛,但在现实的拷打面前,把难题丢给菩萨似乎是唯一的解决方式。 寺庙不只是寺庙,还是年轻人的灵魂寄托。
比如北京的网红寺庙卧佛寺,只因 " 卧佛 " 与 offer 谐音,便引来无数工作没着落的年轻人慕名打卡,在上进和上班之间,年轻人选择上香。
神仙不够," 半仙 " 来凑。
流窜于街头巷尾、戴着墨镜贴着神符拿着竹竿坐着马扎的 " 风水先生 " 们正在消失,但以塔罗牌、看星座为代表的西方算命(占卜)形式却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流行。
尽管各大社交平台都给出了 " 纯属娱乐、请勿轻信 " 的提醒,却依然挡不住年轻人对塔罗牌的关注。抖音话题中 " 塔罗牌 "、" 塔罗牌测试 "、" 塔罗牌教学 " 的播放量分别达到 17.9 亿次、29.2 亿次和 1.1 亿次,B 站不少塔罗牌相关视频点击率超过百万,*高的点击率甚至逼近 500 万。
另一种则是看星座,如今全网最知名的 " 星座大师 " 莫过于陶白白,凭借测算的 " 精准 " 以及随之而来的多次热搜,陶白白迅速在全网走红,全网粉丝量超过 5000 万,本人还荣获克劳锐年度最具影响力星座自媒体。
除此之外," 免费在线测八字 "" 线上占卜问吉凶 ""AI 智能免费算命 ""AI 智能人脸看相 " 等新潮算命方式层出不穷。" 我能上岸吗 "" 我该分手吗 "" 我可以裸辞吗 " ……年轻人无数次的叩问打造了算命师的 " 铁饭碗 "。
" 求神问道 " 给出的是对命运的 " 答案 ",但仅有一个虚无缥缈的答案显然解决不了年轻人实际的困境,于是主打舒缓情绪、排解压力的正念、芳疗、颂钵等新型疗愈方式开始出现。
午夜时分,小红书上的颂钵直播间开始高频出现,直播间内,主播不再频频说话,而是手持钵槌时不时轻敲钵体,让钵体发出低沉的音质,以此达到助眠、纾解抑郁情绪的效果。
除了颂钵传出的敦厚之音,小红书上还不乏利用雨声、海浪、溪流等多种白噪音助眠的直播或短视频,光 " 白噪音 " 的相关笔记就有近 30 万条,甚至还有专门提供白噪音的解压助眠 APP。
声音之外,气味也在治愈年轻人的焦虑,芳疗得以走红。芳香疗法结合了艺术与治疗的双重功能,运用芳香植物萃取的精油,按照科学配比的方式进行皮肤养护、情绪调理和疗愈身心。
发表在《世界睡眠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曾指出,正念冥想联合芳香疗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
而芳疗的实现并不难,一瓶精油、一个香薰往往就能达到目的,如果想体验一下高阶玩法,也可以参加一些芳香冥想沙龙。
对部分重度焦虑的年轻人来说,只在家里疗愈远远不够,摆脱当下去往陌生环境或许才更有效,于是禅修成为不少年轻人短期逃避现实的选择。
短期禅修花费一周左右的时间,遁入山林寺庙,与佛门子弟同吃同住,体验出家人的生活,在早晚功课、上殿过堂、诵经礼佛中纾解压力。
打开小红书,与 " 疗愈 " 相关的笔记高达 305 万篇,但不同于早已科学化、正统化的心理咨询,禅修、瑜伽、颂钵、芳疗、正念、冥想、灵修等新型疗愈方式正在成为这届年轻人的心头好,大有从 " 旁门左道 " 进化为 " 正统世家 " 的趋势。
往大了说,算命、塔罗、星座乃至买彩票都能算疗愈经济的一环, 本质上来看,所谓疗愈即 " 精神按摩仪 ",根治不了问题,但可以让人舒服,并且合法。
用 " 苦难 " 滋养的疗愈市场
年轻人越 " 疯 ",疗愈的需求越高。
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面临着职场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而当下时代的复杂性更加剧了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迷茫和焦虑成为时代的关键词。
长期处于焦虑等亚健康的精神状态,心理疾病便会随之而来,2021 年 10 月,医学期刊《柳叶刀》就曾发布报告, "2020 年全球共 2.46 亿人患抑郁症,3.74 亿人患焦虑症。"
2022 年,在第二届世界卫生健康论坛上,中科院院士陆林更是直言:" 到今年,全球精神疾病(覆盖面)已经超过了 10 亿人。"
但同时我国心理咨询行业依然存在供不应求、入局门槛低、咨询师良莠不齐、行业定价混乱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心理咨询仍然没能完全摆脱污名化,大多数人对此讳莫如深,即便身处精神亚健康状态,也很难敲开咨询师的大门。
另一方面,在许多人眼里,如果心理咨询是治疗,那么疗愈则是预防,通过疗愈及时干预,避免心理亚健康发展成心理疾病开始成为共识。
就疗愈本身而言,它们也并非如外界猜测那般故弄玄虚,冥想、正念、瑜伽乃至颂钵、芳疗、绘画疗愈等手段也有一定程度的原理佐证。
以颂钵为例,寻常人眼里的颂钵无异于 " 敲碗催眠 ",玄学感拉满,但事实上,颂钵属于体感振动音乐疗法的一种形式。
以上就是年轻人越(年轻人的创伤)的详细内容,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更多请关注倾诉星球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