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一次洛丽塔
经典名著的重读,犹如作品的重生,当我读后《洛丽塔重生:再读二十世纪最骇丽小说的冒险》这本书集结了美国当红的29位作家,29篇不同风格的有趣解读,29个扣人心弦,去描述和谈论写本曾经...,接下来具体说说
博尔赫斯说:比阅读较好的事,那就是重读。
文学经典需要常读重读,每重读一次,书就变化一次,其意义也会随之改变。
经典名著的重读,犹如作品的重生,当我读后《洛丽塔重生:再读二十世纪最骇丽小说的冒险》这本书集结了美国当红的29位作家,29篇不同风格的有趣解读,29个扣人心弦,去描述和谈论写本曾经见不得人的小说带给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想。
更为读者全面理解这部小说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然后,我又迫不及待网购上海译文出版社主万译的《洛丽塔》,来体验这部经久不衰的经典所带来的阅读感受。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小说以语言优雅,精准,华丽无比,引人入胜而著称。
小说的主人公亨伯特在他年少懵懂时爱上了少女安娜贝尔,在海滨小城里维埃拉,亨伯特和安娜贝尔几次想要偷偷品尝爱情甜蜜,却屡遭挫折。
但是就在那一年,经历四个月的甜蜜后,安娜贝尔便不幸死于伤寒。
这段不幸的初恋让亨伯特刻苦铭心,成了他整个沉闷的青春岁月里无法排解的忧伤。
从表面上看,亨伯特教养良好,家庭幸福美满,非常宠爱妻子薇拉,实际上却因为童年时期对女孩安娜贝尔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使他落下迷恋女童的癖好,至此心理认为9—14岁女孩都是他眼中的仙女和性感女神,这个女孩举手投足间总在有意无意地“勾引”他。
小说中的主人公亨伯特租住在房东太太夏洛特的家中,一眼就迷上了夏洛特的女儿洛丽塔,亨伯特为加强得到洛丽塔,选择与夏洛特成婚,做了洛丽塔的继父,费劲心机在接近洛丽塔,情感创伤而产生心理疾患。
遇到十二岁的少女洛丽塔之后,性感的她对亨伯特的魅惑和引诱。
在叙述过程中,把这个过程自我合理化、审美化和诗意化。
如小说开头就让读者震撼而着迷,“洛丽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洛—丽—塔;舌尖得由上腭向下移动三次,到第三次再轻轻贴在牙齿上:洛—丽—塔。
直接让读者感受到纳博科夫惊人的语言天赋。
小说中的奎尔蒂是一个变态的中年男子,肮脏的瘾君子,也有一段戕害儿童的罪恶史,比亨伯特还道德败坏,更邪恶的典型,最后的结局落得个精神错乱,又疾病缠身,直到锒铛入狱,再被谋杀。奎尔蒂才是小说恶的象征,比亨伯特还恶,通过对比的方式,让亨伯特的人物容易被接受了。
《洛丽塔》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的杰作。
60年来《洛丽塔》一直在文学经典中保持着颇具争议的地位和强烈的两极化反响。
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说:我的写作没有什么社会目的,也不传递道德信息,更没有什么观念需要阐述,反对小说作为文以载道的工具,套用某某主义的模子来做机械的理解,我就喜欢编造带有优雅谜底的谜语,我只关心艺术家创造出来的独一无二的艺术世界。
《洛丽塔》是我特别钟爱的作品,这是我最艰难的一部作品——主题是那么遥远,远离我自己的情感生活;在用我的混合才能把它写得真实的过程中,我感到特别快乐。
较好的艺术就应该越界,允许我们冲破世俗观念去不到的地方,揭示了人类处境的疯狂、变态和激情。
纳博科夫提醒读者,不要把文学和生活混为一谈,洛丽塔这个人物形象不是一个现实中的女孩,而是亨伯特观念中的人,是主管意识与主管情感相掺杂的虚构想象,是自始至终不存在的,她的故事只是一个故事,毕竟思想并不代表行动,故事也不代表犯罪,如何认真对待和释放欲望,而不是被掩盖、忽视或训诫。
以上就是重读一次洛丽塔的详细内容,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更多请关注倾诉星球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