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的教学设计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教学重点:朗读感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教学难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接下来具体说说《剪枝的学问减少――枝条――不利的因素
《剪枝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娄葑二小(精选12篇)
《剪枝的学问》的
这篇课文的正文很好讲授,一是让学生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多”,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二是指导学生理顺好作者的一个行文思路,不仅纵向上按照时间(季节的转换)来写桃树的变化,而且横向上也反映了作者心理的一个变化过程。
课后,我让学生讨论一下生活中减少是为了增多的例子。
有的同学能举到超市里薄利多销行为,为此我感到很满意。
但有的同学举了抽奖时,放入很少的钱,却赚了几千块的例子。
我听了之后很恼火,对他们受到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特别是尚俗的晓幸心理影响往往难以判别,甚至于盲从,感到困惑.及时对学生做了正确引导。
后来还有的同学提到凯巴伯森林里的捕杀狼增加了鹿的数量这点,我又花了一番口舌对他们进行强调,不能这样说,因为这本来就是生态失衡的鲜活例子,是不能用于今天的讨论。
因为课前没有让学生充分收集事例,所以他们举出的例子很混乱。
这点我想在今后教学中该多注意才是。
《剪枝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娄葑二小 篇8
本课教学,本来我设计的是由“学问”入手,展开教学。
通过联系的一段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学问”是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在通过最后一段应证“学问”的正确。
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却不是这样的,当学生对“学问”的段落读了后,生出的疑惑是什么他就能判断出粗的就是需要剪掉的?当我要求学生联系靠前段读后想一想,学生说出是因为他是一个种桃能手,很有经验。
但是又提出了疑问:还有几个叔叔也在剪,他们又不是种桃能手,为什么也能知道呢?我有些哑然,但是还是自圆其说地讲:那是在王大伯地指导下剪的。
学生没有再深究。
但我觉得我这句话说得并不高明,应该说:那些叔叔通过学习了解了剪枝的学问,所以也能像王大伯一样剪枝了。
再引导学生关注剪枝的“学问”,再读体会,这样对这句话的理解会深入点。
课文的第四段,桃园很美,但是学生读得却没有什么兴趣。我真的有些烦恼。反思课堂上对学生读的指导,我感到过多的打击了他们的信心,因为一个星期没有读书,他们的语感明显下降,装腔作势的现象明显回升,所以我没有客气的指了出来,虽然对他们的读有好处,但是孩子们的信心却下降了,所以主动读书的也就少了。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中,学生通过想象桃子满园的情景,了解了我的惊喜,读得有所好转。
最后再回顾整篇课文,理清“我”的心理变化,加强整体朗读。
《剪枝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娄葑二小 篇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读。
2.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了许多问题,还记得吗?(学生回忆问题)(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枝后结果怎样?)
3.今天,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1-2自然段
放声自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1.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能手",齐读,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手?(指导说话)
(2)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
2.出示句子:
(1)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2)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3.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是怎样剪枝的?(指名做手势)
4.过渡:看着一根根枝条被剪下,作者产生了什么疑问?
出示句子: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王大伯看我有疑惑,怎样对我说?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王大伯说的话。圈出你以为与剪枝有关的词句。
2.谁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
3.用"因为……所以……"来介绍为什么剪枝?(指名练说)
4.齐读王大伯的话。
5.作者对王大伯的话是相信还是怀疑?(书上哪个词语是这个意思?)
(1)出示"将信将疑",作者怀疑什么呢?
(2)指名交流,板书:
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春天到了,桃园里很美,也很热闹,想不想去看一下。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
1.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交流)
3.自己读,挑最喜欢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读。
4.指名读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体会。
5.试背,评议。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暑假里,作者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他看见了什么?
1.口头填空: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的桃子。
一个个桃子仿佛。
2.怎样写的,我们一起读一下。(齐读)
3.此时,作者心里又惊又喜,他明白了什么?
4.出示句子: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板书:减少--增加
5.减少什么?增加什么?我们再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齐读)
6.指名回答,板书:(擦掉"?")(减少的那些枝条对桃树来说是不利的因素)
7.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如:(1)小明背英语单词,每天背100个,十天下来,他只记住了50个。后来他改变方法啊,每天背10个,10天后,他记住了100个。
六、布置作业
1.挑选喜欢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剪枝的学问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一、复习导入
1、默写生词。请一生上黑板写。集体修改订正。
2、请仔细观察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二、感知课文
1、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中的四个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含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并用直线划下来。
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师点出这几个词语。
三、学习靠前部分
1、指名读句子。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
(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去年、今年相信明年也是这样)
(2)王大伯是个怎样的人?还有从哪里也可以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3)谁能把这一段话的意思读给大家听。
师:下面的三句句子,请同学们像了;老师一样围绕这个词语给他提一个问题,并且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四、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提一个问题。
2、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动作。(指名做)
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想不通)
我对什么想不通?(好好的枝条为什么都剪了)
3、个答案就在我说的话里,谁来读?
我的问话里有两个??(板书“?”“?”)
你们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问、疑惑)
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谁来说说“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3、作者“疑”的是什么呢?
(1)(板书“?”)
(2)指名说:“按一般推断,枝少了,桃子不就少了吗?”
(3)指导朗读
4、他“信”的理由又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
(1)“远近闻名”。还有什么原因?(可以在第三自然段里找)“充满信心、笑了笑”
(2)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四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惊”的是什么?
(1)惊: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2)指导朗读。
3、“喜”的又是什么?
(1)喜: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2)指导朗读。
4、其实在春天的时候已经给我们预示,请一个同学给我们把当时的情景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以上就是《剪枝的学问》的教学设计(《剪枝的学问减少――枝条――不利的因素)的详细内容,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更多请关注倾诉星球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