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公有云的黄金时代已经谢幕?公有云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

时间:2024-05-15 08:34:06投稿:非此或彼
 

为什么说公有云的黄金时代已经谢幕

相比之下,虽然数据统计的口径存在差别,不过整体看来,全球的云计算市场仍维持高速的增长,公有云中 AWS、Azure 这些国外巨头依然坚挺。也就是说,市场对云尤其是公有云的需求还是确...,接下来具体说说公有云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

作者|李小东

编辑|桑明强

为什么说公有云的黄金时代已经谢幕?公有云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 问题的由头,源于近几年国内公有云的实际市场表现:几乎从 2022 年开始,中国公有云的市场就处在一个增速放缓的状态。官方给出的一些表述是:市场正在迈入平稳的发展期。

相比之下,虽然数据统计的口径存在差别,不过整体看来,全球的云计算市场仍维持高速的增长,公有云中 AWS、Azure 这些国外巨头依然坚挺。也就是说,市场对云尤其是公有云的需求还是确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公有云市场近几年谈及很多的话题:一个是降价,另一个是出海。

阿里云打响降价靠前枪后,其他云厂商也相继跟进降价。究其原因,无外乎几点:市场竞争加剧,厂商争夺份额,国外也是这么玩的;公有云服务商的规模不断扩大,其运营成本也在逐渐降低,从而进一步扩大份额,实现规模利润;再者就是技术进步,成本降低达到普惠的效果。

降价趋势对于企业和开发者来说,意味着更低的 IT 成本、更高的灵活性和更多的选择。当然也不得不承认,这也说明厂商的基础产品功能的同质化,包括云主机、对象存储和各种数据库,以及各种拖拉拽建站模板,没什么额外的突出竞争力了。

出海是玩家寻求的另一条出路,比如阿里云降价后,那么降价策略就是它在海外争夺市场的一种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有个前提,阿里云在国内的降价效果一度不太乐观,他们也公开承认过这点,所以目光投向海外的同时,还在不断扩大产品和客户的降价范围。

就像阿里云的公有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说的,事实上,现在中国很多企业没有云计算,没有使用公有云或者没有享受到公有云带来的真正价值,或者把云作为服务器资源。言下之意,国内客户对公有云的买单情况不理想,所以他们想通过降价来激励企业们纷纷上云。

但这两年,公有云增速放缓的同时,还有另一个让云厂商紧张的趋势旁逸:一些企业开始下云。那么这背后的考量,又是什么呢?

01

逃离公有云

关于最早实施 " 下云 "(CloudExit)的公司的确切身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记录或共识。不过将这件事变成热点的,马斯克功不可没。

2022 年马斯克把 收入囊中并改名 X,之后就对这家公司进行了一系列大改*,主要目的是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其中 " 削减云服务和额外的服务器 " 是重点动作。

比如,通过关闭萨克拉门托数据中心并重新配置服务器,X 公司每年可以节约超过 1 亿美元的成本。此外,优化云服务使用方式和在本地运行更多工作负载,使 X 公司的月度云成本降低了 60%。

这个数据打破了很多人的认知。一般来说,上云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成本,传统的 IT 系统需要购买硬件设备、搭建机房、维护网络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云计算采用按需付费的模式,企业无需购买和维护自己的服务器和硬件设备,只需要支付实际使用的资源费用。而且云服务提供商通常会负责系统的维护和升级,企业就无需承担额外的维护成本;云计算的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也让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快速调整资源。

马斯克的这一操作,让业界重新审视了云计算的成本效益。云计算长期运行的成本可能并不总是如预期的那样低。不过,业界更注意到的是,X 并没有放弃云计算,而是采用私有云的形式继续运转公司的业务,特别是在数据量巨大、需要频繁处理和分析的情况下,本地或私有云解决方案可能更具成本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逃离公有云的不只是马斯克,几乎在同一时间,37 的联合创始人 David 也官宣离开用了多年的 AWS 和 Cloud 公有云。之所以往后也不再上云,最重要的理由同样是太贵:

37signals 每年付给了 2 家公有云的费用超过 320 万美元,其中一项 30 万用户的企业级邮件服务 Hey,每年生产工作负载的费用高达一百多万美元。他们得出结论,对于稳定增长的中型企业来说,租用计算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划算。

据了解,David 估计,下云后每年至少能节省 150 美元,本以为 " 下云 " 会像进入云端那样得花好几年,没想到只用 6 个月,最后一个应用就已成功迁回到本地硬件之上。

" 上云的两大好处,一是在应用程序功能单纯,而且流量不大时,可以完全托管给云服务,对于创业公司很友好;再者是上云可以应对高度不规则的负载变化,比如突然爆量,或者高低落差比较大的用量,上云可以弹性解决。"

但 37 上云多年,已经是一家稳定发展的公司,复杂度没有因上云简化太多,运维团队的人数反而是逐年增加," 上云的好处已经不再是 37 的红利 "David 说,对比 Hey 刚推出时,用户量不到一个月暴增 30 万,现在的 Hey 增长已经趋于稳定。

简单来说,为了应对小概率发生的爆量情况而付出庞大的代价,在他看来一点都不成比例,如果过多地依赖专有的托管服务或无服务器方案,一旦账单开始飙升,就会发现很难逃脱。

但谈到下云最根本的动机,他觉得可以重新思考一家软件商该用什么样的网络来运行,也就是说,公司需要对自身状态适应什么样的软件运行环境重新评估。

在公有云环境中,虽然提供了便利性和灵活性,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如性能、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下云,公司可以更好地掌控其运行环境,选择更适合其业务需求的网络架构和基础设施。

02

别只因为炒作而留在云端

不难发现,具体实践之后,上云还是下云,既取决于企业的发展状态:大部分国外公司认为,对于那些处于生命周期早期、支出微不足道或者 2 年内可能无法继续经营的企业来说,云是有用的;当然也取决于不同方案下的开销对比。

美国知名的科技公司 Citrix 做了一项研究,有 42% 的公司已经有了下云的打算,而被调查的 350 名 IT 领导者,有 94% 在过去三年里参与下云的项目。这就意味着,下云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趋势,而是已经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广泛地实施。IT 领导者们正在积极响应并推动这一变革,可能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下云对于公司业务的潜在好处。

如果将目光放到国内,这样的需求同样存在,在过去至少十多年,上云都是企业的*治正确,甚至成了衡量一家公司数字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但事实上很多人会忽略云租赁这一模式下,后期滚雪球带来的成本巨大。

假设一家中型企业在公有云上运行核心业务,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扩张,云资源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因为增长通常是非线性的,因此成本也会以非线性的方式增加。在初始阶段,该企业可能每月只需支付约 10 万美元的云服务费用,这包括虚拟机、存储、数据库、网络带宽等资源的费用。

然而随着业务的发展,该企业可能需要增加更多的虚拟机来处理工作负载,可能需要成百上千的虚拟机,有更多的存储空间来保存数据,以及可能需要更高的网络带宽来支持更多的用户访问。这些资源的使用量增加会导致云服务费用的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公有云通常采用订阅模式,企业必须为所使用的资源持续付费,那么即使在不活跃的时间段,只要资源被分配并保留,就需要支付费用。另一方面,将数据从云服务商的网络发送到公网的过程中,费用通常基于传输的数据量来计算,一些云服务商可能会对每个 GB 的出口流量收取几美分到几美元不等的费用。

这也是很多企业后期选择下云的直接原因。

此外,随着数据量的增长,数据备份、恢复和归档等服务的费用也会增加。同时,为了保障业务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企业可能需要购买额外的安全服务,如数据加密、入侵检测、身份管理等,这些服务也会增加云服务的总开销。

在后期,如果这家企业的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公有云服务的开销会迅速增加。

例如,假设虚拟机数量从 100 台增加到 500 台,每台虚拟机的月费用为 200 美元;存储需求从 1TB 增加到 10TB,每 TB 的月费用为 1000 美元;网络带宽从 1Gbps 增加到 10Gbps,每月的网络费用为 5 万美元。

此外,额外的安全服务如数据加密服务每月 1 万美元,入侵检测服务每月 2 万美元等。

把同样的场景搬到中国,虽然同样也要考虑费用问题,但事实上国内的中大型企业,尤其是国企、政企单位,这些云厂商的大客户,他们更在意的其实是信息的安全和合规问题。

03

公有云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

从市场份额上看,公有云的确领先数年: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 1334 亿元,增速 38.6%。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 689 亿元,相比 2018 年增长 57.6%,市场规模首次超过私有云。

回想一下,五年前,随着 AI、5G、AR 等技术的日益成熟,国内诞生了大量的新兴 IT 企业,政策推动下,传统行业也迈入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以阿里云为代表的公有云厂商,成为中国最大的云计算厂商,多年蝉联中国市场靠前,带动了整个公有云市场的快速增长。

那么时至今日,很多没成规模的科创公司,并没有实现持续的发展,其中再小一些的公司,他们并不能够负担得起公有云长期的费用,在公有云之外,其需求也有更具性价比的方式满足替代。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认为,公有云的受众,只适合那些非常早期或两年后不复存在的公司,以及那些完全不在乎沉没成本的公司,流量上大起大落的电商型公司,以及要面对出海合规的公司。

在大型的国企及政企客户上,公有云在财务报表中被视为资本支出,而私有云则是固定资产。虽然私有云的摊销成本可能更高,但在报表上仍然体现为存量资产,这更符合国企和政企机构对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

这些企业的*导人员会为任一可能性的风险感到顾虑,比如,如果云供应商倒闭或停产,那么云软件也就不复存在了,用这些软件创造的文档与数据就被锁死了,所以他们非常讨厌被外部供应商集中式的管理和锁定。

但一方面,阿里云、腾讯云这些由互联网大厂背书的云时不时出现宕机等事故;另一方面,公有云的数据不在本地部署,出现事故时权责难以理清,本地部署的云由自己掌握,更符合监管和安全要求。

所以能够看到,在近几年,公有云市场缩水的同时,阿里云的份额也正在被压缩,从 30% 以上,掉到了 20% 左右,而他丢掉的市场,被华为云、天翼云、移动云这些更具有特殊意义的公司分食。而在科研、高校、政务、金融这些领域,具备定制化优势的混合云和专属云对公有云的侵蚀也很直观。

除了以上,很多原本作为云厂商客户的互联网及科技公司,现在也不选择为别家的公有云买单,比如字节,之前一年要花几个亿用来租公有云,现在不仅每年花几个亿搭机房,还孵化出了一家云计算公司火山引擎。

以前下云的时候,David 强调,云服务商总喜欢搞一大堆新概念,比如 " 按需计算 ",听起来很酷,感觉比 " 租计算机 " 整整领先了一个世纪,但二者并没什么本质区别,只能说是营销技巧非常高超。

同样的道理,当前 AI 火得一塌糊涂,各行各业都在进行 AI 改造,加 AI 的概念,但具体改成什么样,实际上也没有想清楚,这里同样包括云计算的厂商。

不过也存在转机。

AI 助理能够接替传统的项目管理工具,改变的虽然仅仅是人机的交互形态,但对于 David 掌管的这些公司,比如 basecamp、Hey,他们或许也要完成 AI 方向的转型,从而维持当前的稳定水平。那么是否意味着,为了应对业务的快速变化,要重新考虑回到上云作业,以及当下购买的物理服务器和自建机房,会不会在未来成为负资产。

在国内的 AI 浪潮下,阿里云率先提出了 " 公共云优先 " 策略,在他们看来,公有云是 AI 大模型必须走的一条路,一个大模型动辄需要成千上万张卡才能训练出来,推理应用阶段也要庞大的算力支撑。所以它天然就需要一个分布式的计算架构。

加上迎头赶上的降价潮流,上云和下云之间谁更划算,企业在决策的时候可能需要重新去衡量。

— END —

更多内容,点击下方关注

以上就是为什么说公有云的黄金时代已经谢幕?公有云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的详细内容,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更多请关注倾诉星球其它相关文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sxq.cn/sbzt/8gU6f177.html

相关推荐

  • 有个外国电影叫什么幸福?经典英国电影中的幸福主题

    有个外国电影叫什么幸福?经典英国电影中的幸福主题

    浏览:18982024-05-15

    在许多英国电影中,幸福主题常常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尽管幸福的定义可能因人而异。让我们深入探讨英国电影中幸福的不同呈现方式以及它们背后的意义。 幸福的多重定义

  • f1为什么没有女车手?

    f1为什么没有女车手?

    浏览:20552024-05-15

    以下将从生理差异、技术和策略、社会文化以及缺乏榜样和支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生理差异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男性在体力和耐力方面通常比女性更具优势,这使得他们

  • 学生会活动策划方案(表彰届学生会成员)

    学生会活动策划方案(表彰届学生会成员)

    浏览:18892024-05-15

    ②英雄救美道具:钥匙十把,链锁五条,椅子五张要求:每组一个男生,五个女生规则:五位女生坐在椅子上,并用链锁锁住,在起点处男生有十把钥匙,每次只能拿一把去救女生,而且救女生

  • 逾期原因分析(逾期科普)

    逾期原因分析(逾期科普)

    浏览:18412024-05-15

    然而,随着经济压力的增加和个人理财能力的不足,一些借款人开始出现逾期还款的情况。本文将探讨京东金条逾期5万的背景、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 红领巾奖章个人优秀事迹(每一如既往的以红领巾奖章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红领巾奖章个人优秀事迹(每一如既往的以红领巾奖章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浏览:17702024-05-15

    在向阳小学生活的五年中,我总是以灿烂的笑脸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友好的态度帮助每一位同学,用真挚的情感尊敬每一位老师,正因为这样我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和同学们的

  • 开放大学未能保护教师免受骚扰

    开放大学未能保护教师免受骚扰

    浏览:7982024-05-15

    在向报纸发表了多封公开信后,犯罪学教授乔·菲尼克斯被比作一个观点“有问题、可怕”的“种族主义大叔”。 然而,一项裁决发现,开放大学未能保护她免受同事和跨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