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的知识范文(其中在母亲床旁开展的护理工作包括)

时间:2023-11-27 08:20:05投稿:灯光下的疲惫
 

母婴护理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 优质护理 效果【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53-01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接下来具体说说其中在母亲床旁开展的护理工作包括

母婴护理的知识篇1

方法: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家长角色适应、健康知识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母婴护理的知识范文(其中在母亲床旁开展的护理工作包括) 结果: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结论: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运用可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助于母婴健康,且可提升产科护理效益。

关键词: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 优质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53-01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护士不仅要规范完成产妇与新生儿的围产期护理工作,还要为家属及产妇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与疾病预防工作,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推动产后母婴健康指导、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教育工作,还可帮助产妇及配偶尽快适应父母角色,对家庭、社会意义重大[1]。

本次研究在产科护理中运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等改善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的护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9±5.4)岁;顺产44例,剖宫产26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1例,高中22例,初中及以下7例。

对照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4±3.6)岁;顺产46例,剖宫产24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0例,高中23例,初中及以下7例。

两组产妇年龄、产次、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一对一”个性化护理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

在产妇床旁进行新生儿抚触、沐浴、换尿片及预防接种等操作,并在规范完成每一项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分步讲解操作要点及技巧[2],并在反复示范之后知道产妇及家属共同学习直至掌握新生儿护理工作。

帮助产妇正确喂养新生儿,直至产妇完全掌握正确喂养方法;讲解乳房护理、抚触的重要性,引导产妇正确护理乳房及完成新生儿抚触;帮助家属及产妇熟练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换尿片的工作。

通俗易懂地讲解产后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工作要点,着重讲明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引导产妇平衡营养供给、正确产后活动、定期产后复查及正确避孕。

讲明新生儿出生后各种疫苗的作用及接种阶段、接种方法,鼓励新生儿预防接种[3]。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士每日集中将新生儿抱至专用婴儿沐浴间完成脐带消毒、抚触、沐浴,并集中在治疗室接受预防接种。需要健康教育时向产妇及家属集体讲解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问题及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发放产后产妇及新生儿营养支持手册[4]。

1.3 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评价及健康知识掌握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专业程度、健康知识及护理技能讲解情况、实际护理效果、日常沟通交流共5项目,单项20分,满100分,总分≥80视为护理满意;健康知识掌握分产妇健康与新生儿健康两大模块,单个模块50分,满100分,总分≥80分即为健康知识掌握[5]。

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通过抚触、沐浴、喂乳、臀部护理等各项目实际操作规范程度考察是否掌握。

掌握健康知识、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良好,愿意接触新生儿,便视为角色适应良好。

1.4 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女性产后生理上、心理上发生很大变化,不仅需要经历对母亲角色的适应过程,还需要学习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沐浴、臀部护理、自身产后健康护理,这个阶段学习和适应内容繁杂,因而需要更人性化、更科学的护理模式辅助保证产后母婴健康的关键所在。

本次研究采用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护士与产妇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将传统护理模式中相对分离和*的产妇、婴儿护理工作合并起来,新生儿脐部护理、抚触、沐浴等护理工作均在产妇床旁开展,产妇可无障碍接触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不仅增进了母婴感情、促进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护士还在各项规范的护理工作中增进了与产妇的沟通、交流、指导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了产妇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护权[6],同时也让护士与产妇关系、家庭内部关系更加趋于和谐化。

在母亲床旁完成护理操作,每时每刻都在为产妇示范新生儿护理方法,并可在实际护理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及家属分步讲解并加以指导,产妇和家属也可现场参与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并及时得到护士的纠正和指导,充分调动了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产妇、家属更好地掌握育儿技能及产妇健康护理技能。另外,在床旁护理的模式之下,产妇更易主动接受健康教育工作,对各类健康知识掌握效果更佳[7]。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更好地学习自我产后护理与新生儿护理技巧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身为母亲的幸福、骄傲与责任,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母亲角色,并很快消除产后抑郁、焦虑等情绪,亲子互动效果更好,母亲更有信心和成就感,并及早将自我关注变成新生儿护理为中心的关注模式。

本次研究中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技能掌握有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丰富、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精湛的护理操作能力及卓越的沟通技巧,如此方能更好地服务于产妇与新生儿,完成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技能指导、产后心理干预、母婴感情培养于一体的繁杂的护理工作。

本次研究中开展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以家庭为中心、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以促进家庭和谐与母婴健康为最终目标,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全面优化产后护理工作、改善护士职业形象、拉近护患距离、和谐家庭关系、增进母婴情感,提升产科护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晴,顾幼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32-634

[2] 冯瑜,李云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26-27

[3] 杨晓玲,张颖.母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7):196-197

[4] 舒红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45

[5] 徐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2):25-27

[6] 洪霞.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7):132-133

母婴护理的知识篇2

【关键词】优质护理;母婴同室;应用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化,临床护理服务模式也在不断转变。

母婴床旁护理是在母婴同室内为分娩后的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包括新生儿沐浴、游泳、抚触、脐带护理和臀部护理,新生儿注射及母婴健康宣教等。

母婴床旁护理的实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产妇、新生儿和家庭的需求;减少了年轻人初为父母的不安和焦虑;减少了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降低了产科因母婴分离核对的出错率;融洽了护患关系。

母婴床旁护理是实现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内容。

我科利用母婴床旁护理新生儿及产妇,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住院分娩产妇3000余例,平均年龄29.5岁,平均孕周为39.6周;自然分娩 2320例,剖宫产680例;

1.2 实施方法

1.2.1 应具备的条件

①护士具备熟练的业务素质、专业操作技能,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②环境:病室每天通风2次,每次15 min~30 min,温度26℃~28℃,湿度50%~6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③管理:减少陪护探视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护士;

1.2.2 健康宣教

①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早接触、早吸吮及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体位及新生儿含接姿势,教会产妇如何保持乳汁充足。

②现场指导并给产妇及家属示范新生儿沐浴、抚触、脐带护理、臀部护理的方法,边做边讲解,鼓励家人动手参与;讲解新生儿喂养、新生儿黄疸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家人更加科学地育儿。

③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包括产后避孕指导、产褥期相关护理、出院后饮食、新生儿预防接种及家庭回访等指导。

发放宣教的文字资料,如怎样开具出生证明、母婴分离时如何喂养等。

2 实施效果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责任护士对产妇身心需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使责任护士更加深入细致地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护理措施。在与产妇的沟通交流中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母婴床旁护理的开展督促护士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更加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1]。

3 讨论

3.1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及整体护理质量

母婴床旁护理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要求责任护士对产妇各方面有完整的了解和观察,改变了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责任护士增强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责任护士提高了实施优质护理的能力。

3.2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

在母婴床旁护理整个实施过程中,产妇及家属要求护士对产科相关知识了解全面,专业操作技术熟练。为了胜任此项工作,护士只有不断充实自我,才能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和肯定。

3.3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融洽了护患关系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产妇近距离、无间隙地感受到责任护士对母婴的重视和爱护,使她们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同时,产科相关知识教育与家人共同参与的过程,促进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融洽了护患关系。

3.4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减少了差错事故,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从而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实施的重要方法,是回归自然的家庭温馨护理,也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使产妇及家属对疾病知识及基本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有一定了解,增加了产妇与责任护士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通过临床调查,产妇对床旁护理感到满意,最大限度地实现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服务,满足产妇、新生儿和家庭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

【参考文献】

母婴护理的知识篇3

[关键词] 母婴床旁护理;初产妇;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a)-0142-03

新型产科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其实质是在初产妇住院期间,母婴所享受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边进行,以满足新生儿、初产妇和家庭的需求,促进初产妇产后夫妻、母婴和家庭成员间情感交流,减少患者因分娩引起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

责任护理人员对初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培训与指导,提供优质的母婴床旁护理,让初产妇和家属共同参与母婴护理,让初产妇逐步掌握母婴护理技能[1-2]。

本研究查找既往初产妇护理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制定初产妇母婴床旁护理流程,并将母婴床旁护理流程应用于初产妇,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1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初产妇年龄 0.05),见表1。

1.2 护理干预方法

A组初产妇给予传统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护理干预措施之前,先对护理人员进行母婴床旁护理理念知识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母婴床旁护理理念和具体实施细则,领会母婴床旁护理理念精髓,查找既往初产妇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制定初产妇护理流程,将母婴床旁护理理念贯穿于初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在工作中自觉做到“四心”(爱心、热心、细心、耐心)、“四主动”(主动与初产妇沟通、主动征求初产妇的意见、主动向初产妇介绍医院情况和技术水平、主动帮助初产妇解决困难)、“五勤”(手勤、脚勤、嘴勤、眼勤、耳勤)、“五多”(多一点解释、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帮助、多一点忍耐),B组初产妇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文字和多媒体及书面与口头教育相结合、理论讲座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护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母婴床旁护理:①新生儿床旁沐浴:护理人员根据初产妇和新生儿需求安排新生儿沐浴时间,护理人员指导初产妇为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沐浴前,护理人员一方面将产房室内温度调节到26~28℃,另外一方面护理人员评估新生儿精神状态、皮肤状况、四肢活动情况、喂奶后时间等综合情况以判断新生儿是否适宜沐浴。

新生儿符合沐浴要求则由护理人员协助初产妇准备沐浴物品,指导初产妇在新生儿沐浴盆中先放凉水再加热水,教会初产妇采用手臂测水温的方法将水温调至37~39℃。

护理人员按照强生婴儿沐浴方法给新生儿沐浴,边操作边与新生儿交流,并向初产妇讲解相关注意事项。

新生儿沐浴完毕,护理人员教会初产妇给新生儿穿衣、脐带消毒(常规断脐后用络合碘消毒脐部直至脐部脱落后5~6 d,全过程用4根棉签法)和皮肤护理等方法。

②新生儿床旁抚触:护理人员根据初产妇和新生儿需求安排新生儿抚触时间,新生儿抚触前,护理人员一方面将产房室内温度调节到26~28℃,另外一方面护理人员评估新生儿精神状态、皮肤状况、四肢活动情况、喂奶后时间等综合情况以判断新生儿是否适宜抚触。

对于符合抚触要求的新生儿则由护理人员协助初产妇准备抚触物品,按照强生婴儿抚触方法为新生儿进行抚触,边操作边与新生儿交流,并向初产妇讲解注意事项。

新生儿抚触完毕则护理人员教会初产妇新生儿翻身、脐带消毒和皮肤护理方法等方法。

③新生儿床旁疫苗接种:护理人员向初产妇发放并讲解预防接种儿童家长知情同意书,初产妇知情同意并签名。

护理人员与初产妇共同评估新生儿是否适宜接种。

如果新生儿适合接种则由护理人员按照新生儿预防接种方法为新生儿接种,接种前与初产妇确认疫苗接种种类、接种肢体部位和疫苗接种方式,并告知初产妇新生儿接种后注意事项和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3](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50分则认为患者有焦虑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53分则认为患者有抑郁情绪)、纯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和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产后1周对初产妇再次评估,B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两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比较

B组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明显高于A组初产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两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比较

对两组初产妇在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方法、抚触、脐部护理、换尿布、臀部护理、抚触等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综合评估,B组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明显优于A组初产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2.4 两组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比较

B组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提出的新要求[3-6]。

发展中的产科护理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

研究显示[7-8]:初产妇对育婴知识的渴求位于产褥期护理需求之首,他们迫切渴望得到这方面的指示。

如何做好初产妇住院期间护理工作,为初产妇提供产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和向初产妇传授育婴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是学者们和产科护理人员探寻的焦点问题之一。

母婴床旁护理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是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效果[9-10]。

但是,母婴床旁护理理具体措施尚未达成共识,为此,优化初产妇临床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发现,产后1周对初产妇再次评估,B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和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初产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这与既往研究报道结果类似[11],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护理措施实施前先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加深产科全科护理人员对母婴床旁护理理念和精髓的理解,确保母婴床旁护理理念贯穿于初产妇临床护理工作中,找出护理人员在对初产妇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针减少初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在工作中自觉做到“四心”、“四主动”、“五勤”、“五多”,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

②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做好基础护理,而且采用文字和多媒体及书面与口头教育相结合、理论讲座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护理,给予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教育知识教育,主要从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方法、抚触、脐部护理、换尿布、臀部护理、抚触、早期预防接种等多个方面做好母婴床旁护理,让初产妇能够得到更多的育婴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减少初产妇初为人母的焦虑和紧张等负性情绪,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

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教育知识教育,主要从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方法、抚触、脐部护理、换尿布、臀部护理、抚触、早期预防接种等多个方面做好母婴床旁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12-16]。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不但明显提高初产妇育婴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而且还明显提高了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2] 李桂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2):3668-3669.

[3] 牛慧军.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 19(6):118-119.

[4] 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1):194-197,235-237.

[6] 黄泽云.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39.

[7] 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6):32-33.

[8] 任云珠,汪素珍,陆杏仁.倾斜式卧位在母婴病房中的应用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1021-1022.

[9] 陈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088.

[10] 胡赛玲,纵艳艳,王君文,等.母婴床旁护理在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3):254-255.

[11] 王玉玲,梁文化,王玉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5):1-3.

[12] 黄泽云.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39.

[13] 廖春丽.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87-88.

[14] 万青,肖菲,刘芳.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89-90.

[15] 苏靖,刘仁莲,林惠青.开展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患者模式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96-97.

[16] 陆云,王艳,朱艳.手术室实行“三全”创新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97-98.

母婴护理的知识篇4

目前在大学生就业难,很多行业人才饱和,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而母婴护理产业还属发展初级,产业形成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需求旺盛,市场广阔,潜力巨大。

现在月嫂大部分年龄集中在50岁左右,但是高级母婴护理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对于普通的月嫂,虽然从经验,年龄,责任感来讲,他们有着很多优势,但是,由于他们的学识学历以及,学习力方面而言,普通月嫂不能满足高级母婴护理的要求,所以需要能多新鲜的劳动力的参与。

这样就为,90后务工人员进入母婴护理行业提供很好的社会环境,是新时代务工人员的有利就业方向。

二、90后从事母婴护理工作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以及解决的方法

90后这一特殊群体在从事母婴护理工作又有着许多优势:

(一)90后学习能力强。90后一方面具有年龄的优势,同时三十岁之内都是很好的学习阶段,90后不仅能够很快对母婴护理技术进行掌握和运用,同时还能理解这些知识的原理,从原理出发,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二)90后大多有艺术方面的一技之长。90后人群不同于以往年代的孩子,他们往往都有一技之长,尤其是在艺术方面较为擅长。90后对音乐,舞蹈,表演方面都很擅长,可以把这些知识运用于母婴护理当中,不仅仅能够有利于开展母婴护理工作,有益于孕妇以及婴儿的成长,同时也是对母婴护理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三)90后能很好的利用网络来充实自己的能力。传统的月嫂,由于学历和学习力的欠缺,不能很好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90后而言,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信息技术时代,他们能够更好的利用网络来丰富知识,获取最新最详细的知识,更好的运用于母婴护理工作当中。

同时,90后从事母婴护理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社会普遍质疑和不信任90后从事母婴护理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母婴护理面对的是孕妇和婴幼儿这种特殊群体,尤其是高级母婴护理师不仅仅对操作能力有要求,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有很高的要求。由于90后年龄小,社会经验不丰富,都会影响他们的实践机会。

(二)90后性格缺点。90后存在一些性格缺点,例如: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很早的就融入网络,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等。

在于社区教育的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当中,本文也找到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专业技能的培训,提供实践环境。在高校可以开设一系列和母婴护理相关的课程。同时在社会教育中掌握实践操作技术,社区应与高级月子会所中心合作为90后提供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场所,使90后更好的掌握母婴护理技能。

(二)工作环境的提高和改善。90后消费能力强,所以提高母婴护理的经济环境,才能更好的吸收优秀人才,促进行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三)团队忠诚度荣誉感的培养。让90后真正的融入母婴护理工作中来,不仅要提高经济收益,社会也要正视和提高母婴护理师的地位。母婴护理,是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阶段,也可以说是最早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同教师一样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这样对母婴护理这个新型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社会的重视和称赞,才能从心理上更好的宜于母婴护理行业的发展,从而培养90后团队忠诚度和荣誉感。

三、小结

中国社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在政府加大力度创立和完善社区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很多新型的行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专业母婴护理作为一个新型的*行业,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从幼儿教育到老年教育,文化教育到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在其中所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受教育方式。

母婴护理这一新型行业,是90后很好的发展领域。

这一新型的行业也需要90后的参与,通过社区教育能很好的普及母婴护理的知识,使90后一定能在母婴护理这一新型行业暂露头角,成为高级母婴护理行业的重要从业人员,为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母婴护理的知识篇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21―02

母婴床旁护理指产妇在住院期间母亲和婴儿的一切护理活动均由护士在母亲床旁进行,护士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产妇及家属亲自参与学习和实践。母亲和家属参与学习和实践,

护士教会母亲或家属新生儿沐浴、抚触、母乳喂养及脐带护理等新生儿和知识,以便产妇出院后护理婴儿【1】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实践,是培养护生*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作为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培养应从护生开始,通过母婴床旁护

理提高产科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帮助护生更快的适应产科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1临床资料

对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实习的60名护生的临床沟通培养及其测试结果进行评价。所有护生均为女性,年龄1 9 ~ 2 1 岁, 平均( 20.3±1.1) 岁。实习周期4周。

2影响护生沟通能力的因素

2.1 护生个性倾向 性格外向、情绪稳定和无精神质倾向的护生临床实习表现明显优于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和有精神质倾向的护生【2】。个性倾向是临床实习表现和专业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带教中应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个性培养。

2.2 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越扎实,其临床沟通能力较强.

2.3 护生家庭因素影响 与父母关系良好者,临床实习时有较强的临床沟通能力。

2.4 护生在校期间表现 在学校因素中,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较好、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较好者,实习中担任实习队长的有较强的临床沟通的能力。

3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生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影响

3.1 护生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正确认识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使产妇住院期间享受到家庭化、个性化优质服务,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是一个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新型护理模式.护生在产科实习中要掌握的母婴床旁护理知识有:床旁沐浴、床旁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母乳喂养、产后健康教育等内容。

3.2母婴床旁护理提高护生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技术

母婴床旁护理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护士采取床旁边操作边讲授,产妇或家属有任何疑问均可直接顺势提出,且宣教内容每日循环,家长有多次演练、讨论交流的机会,这样对加深操作记忆非常有帮助【3】。护生实习中,带教老师从母婴床旁护理的病房设置、床旁护理用具、床旁护理操作物品准备、床旁护理的实施要点及注意事项等多个环节对护生进行带教,逐步提高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技术。

3.3母婴床旁护理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护生实习积极性

母婴床旁护理激发护生在产科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母婴床旁护理所有的操作均在产妇及家人的关注下完成,要求护士有过硬的护理技术,较全面的护理知识及护士文明的礼仪规范等,通过实习,增强护生对产妇及新生儿的护理信心。

3.4母婴床旁护理提高护生交流沟通能力

在进行床旁沐浴操作前,带教老师提前布置护生熟悉操作流程,设置模拟情景,进行角色表演。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带教老师扮演产妇或家属,提出问题,让操作护生解决问题,表演之后请其他护生点评,带教老师给予分析,指出存在问题。

然后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真正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各项床旁护理,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不断的与产妇及家属沟通交流,对产妇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带教老师加以补充,这种带教方法提升护生实习期间与人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4方法

4.1 阶段性教学周的安排

护生入科后,总带教老师针对科室的专业特点、不同学历的实习对象、制定带教计划,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沟通技巧【4】.护生根据带教周计划进行实习,靠前周尽快熟悉产科病房环境,由总带教老师做入科教育,介绍母婴床旁护理的概念、母婴床旁护理的发展、产科母婴床旁护理的具体内容等,使护生对母婴床旁护理相关知识有明确的认识,了解实习相关内容。

第二周采取一对一带教,护生有计划地跟随各带教老师,对母婴床旁护理进行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看带教老师如何进行实际操作,对护生进行母婴床旁护理模拟练习。

第三周实习护生真正参与到母婴床旁护理工作中,带教老师给与亲自指导,加强护生实际操作及沟通能力培养.第四周进行母婴床旁护理专科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考试,总带教老师针对各护生在母婴床旁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考后进行总结、强化,提高护生理论及技术水平。

4.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有效的沟通交流

护生是护士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关键时期,所有的工作习惯、服务意识都在这一阶段形成,一个好的带教老师会给护生正确的引导,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带教老师要把实习护生介绍给产妇,使她们以“护士”的角色面对产妇,鼓励护生多于产妇及家属交谈,指导她们与产妇沟通的技巧,为护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有意识的训练她们为产妇服务,提高为产妇及家属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在床旁护理实际操作中赢得产妇信任

护生跟随各带教老师对产妇及新生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产科实习期间护理知识和技术操作,获得产妇及家属的信心。护生对待产妇态度谨慎,谦虚和蔼,通过巡视病房跟产妇交谈,多关心产妇,让产妇在医院期间,感受到护士们的体贴关心,使实习护生有满足感,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5 讨论

5.1 真诚相待,相互尊重是护患沟通的前提 沟通交流能力对即将走出校门的护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沟通交流能力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纽带,带教老师要与护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言传身教并创造护生与产妇沟通的机会,提高护生沟通能力.

5.2 实事求是,言而有信是护患沟通的基础 在沟通过程中,实事求是、言而有信是取得住院产妇合作与支持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对待产妇及家属提出的批评、意见一定要尊重事实,真诚的对产妇及家属说声“对不起”,产妇会感到很亲切,从而接收护生的服务,避免失信于人。

5.3 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提高护生沟通能力 沟通是一种交流的手段,不是目的,只有不断提高护生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心,提高护理水平,才能真正满足产妇的需求。总之,实习护生通过对母婴床旁护理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的学习后,提高护生与人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玉玲.母婴床旁护理实务手册[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0:8.

[2] 王燕,岳颖,张丽.护生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2 ) 02-0121-03

[3] 余康民.产科新模式――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31.

母婴护理的知识篇6

方法:从2013年6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产科分娩的产妇中选取130例,在获得产妇同意后,将其分为两组,各65例。实验组运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则沿用常规的护理模式。护理一段时间后,了解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调查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产妇能比较熟练地开展新生儿护理工作,而对照组产妇对相关技能掌握得不够熟练。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都很高,和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性(P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帮助产妇及其家属熟练掌握相关育儿知识,有效保证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值得在产科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 产科护理 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8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29-02

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对新生儿实施的护理均在产妇的床旁完成。这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充分体现出人性化服务的理念。不仅能让产妇全程监督护理工作,也能让护理人员更好地开展健康宣教,让产妇掌握相关的母婴常识 [1]。本次探讨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具体效果,将2013年6月至12月在本产科分娩的13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护理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13年6月至12月期间在本产科分娩的产妇中选取130对母婴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范围在21-38岁,平均年龄约为25.7岁。然后,从中随机选取65对作为实验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其余65对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方式、孕周、住院天数等并无较大差异,p>0.05,因此,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①属于足月初产妇;②母婴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或心、脑、肾等脏器性疾病;③产妇意识清醒,能与人良好的沟通;④产妇及其家属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母婴护理措施。每天都要开展新生儿沐浴、抚触、脐带消毒等工作 [2]。上述工作由护理人员在婴儿沐浴室内完成。另外,还应在治疗室为新生儿预防接种。每天定时开展健康教育,利用视频、示范等方式向产妇介绍常用的母婴护理知识。

1.3.2 实验组。本组使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即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工作在产妇床旁完成。主要的护理工作有:新生儿沐浴、臀部护理、换尿布、脐部护理。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护理方式,并通过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产妇及其家属掌握相关知识 [3]。同时,还要向产妇介绍乳房护理、产后营养、母乳喂养、产褥期常见症状等知识。床旁护理每天一次,每次持续30-40分钟。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统计学分析利用.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利用两*样本秩和检验来对比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她们对母婴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从表1中可见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表1 对比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例(%)]

2.2 观察两组健康宣教的效果。实验组产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产妇对母婴知识和婴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例(%)]

3 讨论

作为在产科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它不仅能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也符合新生儿的护理特点。新生儿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应用这种护理方式能为产妇及其家属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这将缩短医务人员和产妇间的距离,并获得产妇及其家属的信任 [4]。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认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以下效果:

3.1 提高了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过去,不少产妇与家属都对我们护理人员有一定的不信任感。

她们害怕护士会抱错孩子或者给孩子打错针、吃错药。

一些产妇或家属还会一直跟着护理人员到处置室门口。

她们在门外焦急地等待,或者直接推开门看一看。

这说明她们对我们护理工作极不放心。

采用床旁护理后,一切护理工作都在产妇床旁,产妇能从旁监督,从而打消了她们的疑虑和担心。

这也能减少由于误会而造成的医患矛盾 [5]。

3.2 提高了产妇满意度,使护患关系得到极大的改善。

传统的母婴护理模式都是将母婴分开护理。

因此,极易在护患间形成交流屏障,产生护患矛盾。

同时,由于护理连续性中断,没有体现出人性化服务的理念。

采用母婴床旁护理后,母亲能一直陪在孩子身边,消除了产妇的担心。

同时,在开展护理工作时,还能边示范,边引导,让产妇及时掌握相关的新生儿护理知识。

产妇及其家属能看到护理人员细致的服务、精湛的技术,从而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并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

3.3 减少护理风险。通过这种护理模式,能极大增强护理人员的自律性。她们会严格按照护理要求,运用规范的动作开展护理工作。在产妇的监督下,她们工作的责任心与自觉性将有明显的提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人为差错,降低了护理风险。

总之,通过本次研究,实验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后,产妇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也掌握得更加熟练。这和采用传统母婴护理的对照组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黄泽云.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39

[2] 黄群丰.产科病房中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943-945

[3] 操楠.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5):395-396

[4] 邵海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43-44

母婴护理的知识篇7

【关键词】产科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母婴知识与技能;满意度

部分产妇由于缺乏母婴健康知识及婴儿护理技能,常在产后出现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消极影响。传统的护理模式多为不同岗位人员在不同场所进行,不仅阻碍产妇学习婴儿护理知识与技能,还易导致新生儿感染。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顺应时展与母婴需求而孕育的人性化护理模式[1]。近年来,我院在产科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获得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

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产妇中随机抽取470名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30名和观察组240名。

对照组:年龄24~28岁,平均(26.1±1.2)岁;孕周35~40周,平均(37.2±1.1)周;体重64~80kg,平均(70.2±2.1)kg。

观察组:年龄24~29岁,平均(26.4±1.3)岁;孕周35~41周,平均(37.6±1.4)周;体重65~80kg,平均(70.3±2.1)kg。

两组产妇基本情况接近。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新生儿沐浴地点安排在专门的沐浴间,在治疗室对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预防接种。健康知识教育集中在教育室进行,主要通过播放相关影片让产妇了解喂养母乳的方法、处理产褥期常发病等知识。

1.2.2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具体如下:先确定好具体的医护人员安排,以小组责任包干制为基准[2],每个小组安排若干名护士,每名护士皆需接受常规护理、新生儿抚摸、新生儿沐浴及母婴健康知识教育等相关护理培训[3],通过考核后上岗。

指定责任小组负责相应的母婴护理工作,其中护理及健康教育均在产妇床旁进行,护理主要包括新生儿抚摸、沐浴及皮肤护理等,而健康教育以“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开展,主要宣讲内容为产褥期多发病的解决办法、正确喂养母乳的技巧与注意事项、新生儿抚摸及沐浴等,护士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指导与纠正产妇的操作方法。

1.3效果判定标准①

根据我院相关规定自主制定判定标准,检查产妇对母婴健康护理技能(抚触、母乳喂养、沐浴、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的掌握情况,由3名医护人员组成评定小组进行评分,每项分值20分,取3人的平均分,累计五项评分得分越高说明产妇掌握程度越好。

②根据我院护理情况自拟一份调查问卷评价护理效果,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耐心、细心、技术熟练程度、健康教育熟悉程度、及时处理产妇需求、对护理人员是否信任及满意。

问卷共10道选择题,满分为100分,8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

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母婴健康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比较(表1)

观察组产妇在母乳健康五项护理技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产妇对护理满意情况比较(表2)观察组产妇

对护理总满意率为97.5%(234/2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200/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6,P<0.01)。

3讨论

在妇产科室中,部分产妇对健康与育儿知识了解不足,分娩后极易出现不良情绪,对其开展有效的护理服务干预尤为重要。

传统妇科护理模式中,护理服务开展的场所多变,育儿护理与健康知识宣讲等分离,护理效果欠佳。

突破传统护理模式的束缚,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运而生,更突出护理服务对产妇的人性化、人文化的关怀。

相较于传统模式,该模式更关注产妇、新生儿的实际需求,在确保两者健康的基础上,为母婴情感交流搭建良好的平台。

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要求下,护理人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再上岗,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4]。

而采取在母婴床旁实施抚触、沐浴等护理及健康教育宣讲,通过专业人员熟练的演示,产妇可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感官消化并运用相应知识,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

另外,在医护人员面对面的护理教育中,若产妇对操作步骤理解不清晰可及时询问,如此突出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人性化,提高了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在母乳健康五项护理技能得分、对护理总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应用母婴床旁护理可有效提升产妇对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的能力,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高超,封秀玉,莫丽霞.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临床实践的新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6):41.

[2]贾艳妮,孙婷婷,熊莉华.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4):120.

[3]朱利娜,王养娥.母婴床旁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效果评价[J].西部中医药,2015,28(1):112.

[4]许荣华.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16,37(2):209.

母婴护理的知识篇8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护理;应用价值

社会的进步加上医学的发展,使得临床医学治疗理念也逐渐发生了改变,除了治病救人以外,医疗机构已也愈来愈关注与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1]。

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从产妇的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并需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产妇的需求,为产妇、婴儿、家属提供全面的照顾,使产妇及其家属更好地适应家庭角色的变换,并迅速进入到为人父母的角色中,掌握相关的育儿技能,照顾好新生儿[2]。

本文以100例母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50例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另外50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发现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好,现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母婴患者,所有产妇均是单胎头位,临床上并无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等表现。

随机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母婴床旁护理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组均为50例。

观察组中产妇的年龄为25~36岁,孕周为37~40w,自然分娩35例,剖宫产15例;高中以下学历9例,中专及大专学历18例,本科以上学历23例。

对照组中产妇的年龄胃癌24~37岁,孕周为38~41w,自然分娩37例,剖宫产13例;高中以下学历11例,中专及大专学历20例,本科以上学历19例。

使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孕产次及文化水平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 按照母婴护理工作需要安排不同的护士开展不同的护理工作。

如三班护士主要的职责是管理病房与在夜间护理母婴;专业护士的主要职责是上白班对母婴进行专科的护理,并向产妇及其家属宣教健康教育知识;抚触护士则担负起抚触新生儿的职责;沐浴护士则是帮新生儿沐浴,辅助其游泳。

其中在母亲床旁开展的护理工作包括:母乳喂养、一般护理、健康教育,其他的护理诸如新生儿的预防接种、抚触、沐浴、疾病筛查、听力筛查等工作均是由岗位不同的护理人员在不同的区域完成[3]。

1.2.2观察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采取传统母婴同室的环境,于产妇床旁开展各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以便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观摩,并积极参与到护理当中。

主要的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有:配置护理用具、健康宣教、接触护理等。

①配置护理工具。

②健康宣教。

在产后第1d就向产妇及其家属宣讲母婴同室的意义,以获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第2d,指导产妇对婴儿进行抚摸、淋浴,并开展相关的护理工作,加强对婴儿臀部、脐带的护理,以避免发生红臀、感染的现象,告知产妇婴儿可能发生的病症及注意事项,以免造成惊慌。

第3d,开展心理护理,对产妇前2d的护理疑惑进行解答,并及时与产妇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纾解其紧张、无措、担忧、恐惧等消极的情绪,使其能够快速进入母亲的角色[4]。

第4d,对产妇的饮食、个人卫生、避孕等方面进行指导。

③接触护理。

积极引导产妇配合护士开展接触类护理工作,如帮助婴儿注射、沐浴等。

初始阶段由护士示范正确的沐浴、抚摸方式,向产妇详细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如怎么抱小孩、正确的抚摸方式是怎么样的,给婴儿洗澡时头部该怎么平衡等;之后让产妇开始亲自实践,护士在一旁协助,最后使产妇能够自行照顾新生儿。

1.3评价指标 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所有产妇掌握相关母婴护理知识的情况与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问卷设置50道关于母婴护理知识的问题,每道分值为2分,总分100,以60及以上为合格;同时在问卷上设置关于临床满意度的问题,分为三个选项: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婴儿护理操作技能则采取产妇实际操作(喂奶、抚摸、沐浴等),护士打分的方法进行考核,动作顺畅、无大错误即为合格。

1.4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量数据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经调查分析发现,观察组掌握母婴护理知识的合格例数为48例,合格率96.0%,对照组掌握母婴护理知识的合格例数为27例,合格率为54.0%,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

2.2在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上,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4.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6.0%,两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

3讨论

传统的产科护理模式通常是分阶段(产前、产时、产后)进行护理,且对母婴进行护理时,产妇与新生儿是分开进行的,产妇不能直接观摩并参与到新生儿的脐部、臀部、抚触、沐浴等护理过程中,该护理模缺乏整体化的护理思想,且不够人性化,不利于护患沟通,同时也不利于产妇与婴儿培养感情。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很好的处理这些问题,可以让产妇参与到婴儿的护理工作中,进而提高其护理新生儿的技能水平,并能增强母婴间的情感交流,促使产妇能够尽快进入到母亲的角色中,为以后的育儿提供相关的经验[5]。

本研究中,笔者对比分析了实施常规护理与采取母婴床旁护理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在临床产科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经开展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后,产妇在掌握婴儿护理知识情况、护理技能水平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的产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临床产科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但该护理模式应用于我国临床产科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属于一种较为新潮的护理观念,仍需不断研究并进一步完善其应用的方法、临床程度等。笔者认为在实施该模式时,需要注意的要保持病房环境的舒适、安静与卫生,以避免干扰到产妇的休息,保证其睡眠质量,并预防新生儿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洪霞.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35(07):132-133.

[2]林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1(04):59-60.

[3]张士琼,李德姣.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温馨病房应用中的效果与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7(14):340-341.

以上就是母婴护理的知识范文(其中在母亲床旁开展的护理工作包括)的详细内容,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更多请关注倾诉星球其它相关文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sxq.cn/sbzt/8eg6v176.html

相关推荐

  • 有个外国电影叫什么幸福?经典英国电影中的幸福主题

    有个外国电影叫什么幸福?经典英国电影中的幸福主题

    浏览:18982023-11-27

    在许多英国电影中,幸福主题常常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尽管幸福的定义可能因人而异。让我们深入探讨英国电影中幸福的不同呈现方式以及它们背后的意义。 幸福的多重定义

  • f1为什么没有女车手?

    f1为什么没有女车手?

    浏览:20552023-11-27

    以下将从生理差异、技术和策略、社会文化以及缺乏榜样和支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生理差异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男性在体力和耐力方面通常比女性更具优势,这使得他们

  • 学生会活动策划方案(表彰届学生会成员)

    学生会活动策划方案(表彰届学生会成员)

    浏览:18892023-11-27

    ②英雄救美道具:钥匙十把,链锁五条,椅子五张要求:每组一个男生,五个女生规则:五位女生坐在椅子上,并用链锁锁住,在起点处男生有十把钥匙,每次只能拿一把去救女生,而且救女生

  • 逾期原因分析(逾期科普)

    逾期原因分析(逾期科普)

    浏览:18412023-11-27

    然而,随着经济压力的增加和个人理财能力的不足,一些借款人开始出现逾期还款的情况。本文将探讨京东金条逾期5万的背景、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 红领巾奖章个人优秀事迹(每一如既往的以红领巾奖章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红领巾奖章个人优秀事迹(每一如既往的以红领巾奖章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浏览:17702023-11-27

    在向阳小学生活的五年中,我总是以灿烂的笑脸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友好的态度帮助每一位同学,用真挚的情感尊敬每一位老师,正因为这样我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和同学们的

  • 开放大学未能保护教师免受骚扰

    开放大学未能保护教师免受骚扰

    浏览:7982023-11-27

    在向报纸发表了多封公开信后,犯罪学教授乔·菲尼克斯被比作一个观点“有问题、可怕”的“种族主义大叔”。 然而,一项裁决发现,开放大学未能保护她免受同事和跨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