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喜欢上得不到的人
那种心跳加速、却又伴随着无奈和失落的感觉,仿佛是一场无法自拔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到底是什么在吸引我们不断继续呢?在深入分析根本原因之前,我们首先可以将这种“得不到”的情感划分为几...,接下来具体说说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前两天听姐妹给我分享最近的crush对象,说着说着就聊到了曾经喜欢过的那些人,从中学时期隔壁班的年级靠前,到大学时高年级的学生会主席,无一例外都是在现实中少有交集,又优秀到让人觉得无法接近的人,我们不禁感叹:“怪不得我们谈不到恋爱,谁让我们总喜欢上那种遥不可及的人?”
生活中这样矛盾重重的情感困境时有发生,那些看似不太可能在一起的对象,却能在我们心中点燃熊熊烈火,让我们的心情在欢愉与痛苦之间摇摆不定。ta们是我们的情感焦点,却也是我们心灵深处的困扰。那种心跳加速、却又伴随着无奈和失落的感觉,仿佛是一场无法自拔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到底是什么在吸引我们不断继续呢?
在深入分析根本原因之前,我们首先可以将这种“得不到”的情感划分为几个类别。
无论这个“得不到的对象”是因为与我们距离太远而无法亲近,或者因为他们过于杰出而我们感到配不上,又或者因为外部因素而阻碍了我们与他们建立联系,虽然这些情况都导致了我们与对方之间无法建立关系,但背后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种可能性:真的“得不到”,我们认为自己“得不到”,以及我们“不敢得到”。
这三种原因以不同的方式将我们困在一种只追求“得不到”的人陷阱中。
1.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稀缺效应(Scarcity Effect) 对于真的”得不到”的人,我们的大脑似乎会对他们有种特别的偏爱,这种偏爱叫做 “稀缺效应” (Scarcity Effect) 。
尽管这个概念最初源自消费心理学,但其适用范围远不仅限于购物场景。
总的来说,人们通常会对那些看似稀缺或不可获得的事物抱有更强烈的渴望。
当我们感觉某人对我们而言是不可得的时候,很可能会更容易激发出浓烈的情感,因为这种情况触发了我们对稀缺资源的渴求心理。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西奥迪尼认为,稀缺原则实际上是通过 触发人们内心的“反抗”(Reactance)心理机制来产生作用。
例如,当父母明令禁止孩子食用某种食物时,反而会激发孩子去品尝这种食物;青春期的少年如果被禁止吸烟或饮酒,反而会引发他们对吸烟和饮酒的浓厚兴趣。西奥迪尼指出,这是因为没有人愿意在任何形式的限制或束缚下生活,人们渴望自由。因此,当个体感到自己可能错过或无法获得内心渴望的东西时,他们会 积极反抗,更加努力地追求。 这也就有了那句话:"生活总是在别处。"
在我们被稀缺效应所左右选择浪漫对象时,我们常常发现自己倾向于追求那些似乎难以接触的人。
尽管我们被这些对象所吸引,但又因为种种因素而受到限制,感到无法轻松地建立联系,从而导致我们会觉得自己总是 很难和人展开一段关系。
在此之外,这样的效应也会带来一种更为复杂的情感体验。
我们可能会注意到,自己不光总是喜欢上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对象,更是会在 感情出现进展时感到矛盾 。
一方面觉得对方优秀,感到自己不配,一方面又在对方靠近时,情不自禁地想要逃避。
这是因为,当对方靠近时,稀缺效应便会慢慢消失,我们对对方的认知并没有改变,但情感却发生了变化,让人无所适从。
以上就是总是喜欢上得不到的人(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的详细内容,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更多请关注倾诉星球其它相关文章!